6月29日,贛鋒鋰業副董事長、贛鋒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王曉申出席“碳中和背景下的綠色供應鏈管理論壇”。會議聚焦碳中和時代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,多家企業共同探討切實可行的碳減排方案。
本次會議由阿拉善SEE太湖項目中心主辦、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承辦、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協辦,中國環境科學院、湖石可持續發展研究所、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、華為等機構或企業出席。
會議上,王曉申以“鋰電綠色供應鏈的贛鋒實踐”為主題,分享了贛鋒鋰業近年來為打造鋰電行業綠色供應鏈所做出的的努力,并對綠色開采、低碳運營、發展循環經濟等贛鋒可持續案例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。
“鋰是能源轉型事業不可或缺的元素”,王曉申表示,不論是燃油車電動化,還是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,以鋰為主要材料的鋰電池都是其中的核心部件。
以電動車為例,在2015~2020年間,搭載贛鋒產品的電動車行駛里程已超過500億公里,相當于減少125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。
在具體的案例講述中,王曉申以對阿根廷鋰鹽湖、馬洪工廠、贛鋒循環作示例,分享了贛鋒在開采、生產制造、資源再生環節的ESG措施。
綠色開采
綠色開采,是一種綜合考慮資源效率與環境影響的現代開采模式,其目標是使礦山開采過程中資源開發效率最高、對生態環境影響最小,形成環境、生態、經濟間的平衡。
王曉申介紹,阿根廷的鋰鹽湖項目中,以日照蒸發作為主要工藝,其余環節則使用光伏電力;過程中選取不符合人類飲用標準的水資源,并再生利用。
同時,為保護當地生態平衡,贛鋒在Mariana項目周邊設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,保護區內嚴禁夜間照明、避免噪音;在火烈鳥等生物的繁殖期時,禁止人類進入保護區;定期對當地野生動物進行救助、放生。
在經濟層面,Cauchari-Olaroz與Mariana兩處項目落成后,將為當地帶來數百個永久性就業崗位,并引入電力、運動館等更多基礎設施,提高居民生活條件,改善當地經濟狀況。
低碳運營
“鋰電新能源作為綠色產業,在生產過程中應該更具備可持續性,不能因為結果是綠色,便忽略了過程中的綠色”。在王曉申看來,唯有時刻降低日常生產運營中的碳排放與能源消耗,才能保障產業的正向發展。
為了控制排放,贛鋒在排放口安裝在線監測設備,確保所有廢氣達標;對排放口進行脫硝改造等完善措施,降低溫室氣體排放;并引入先進工具,計算碳足跡、水足跡。
為了讓資源物盡其用,贛鋒建設水循環系統,水資源重復利用的同時,實現廢水0排放;對回轉窯產生的高溫煙氣實施余熱改造,重復利用生產過程中的熱量;將生產過程中的廢渣、氯氣等副產品,用于其它行業作為生產原材料。
為了降低能源消耗,贛鋒在廠房、辦公樓的屋頂上加蓋光伏板,利用太陽能發電,提升清潔能源占比。
資源再生
鋰電材料的回收利用,是贛鋒在綠色供應鏈上的另一重要實踐。
本月,工信部、科技部、財政部、商務部四部委發布《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》,構建報廢汽車回收體系,提高汽車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和資源環境效益,促進汽車行業綠色發展。
方案指出,到2023年,報廢汽車再生資源利用水平穩步提升,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75%;汽車綠色供應鏈體系構建完備,汽車可回收利用率達到95%,重點部件的再生原料利用比例不低于5%。
作為鋰行業的先行者,贛鋒于2016年成立贛鋒循環,并于2020年入選工信部《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》企業名單。
截至2020年,贛鋒退役鋰電池拆解及金屬綜合回收項目已達到34000噸的回收處理能力,鋰回收率大于90%,鎳鈷錳綜合回收率大于98%。目前,贛鋒循環正有序完成產能提升及業務拓展的規劃,逐步完善回收領域布局。
根據公開資料,全球碳排放量超過300億噸,溫室氣體排放總量(折合二氧化碳當量)超過500億噸。碳中和之路,任重而道遠。贛鋒將繼續努力,不斷提升生產過程的環保屬性,為電動車、清潔儲能等領域提供優質、可持續的電池原材料,與全球客戶共同助力全球能源轉型。